氟聚擁有多名博士、碩士,專注于每個領域的產品應用,為眾多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毛纖維在濕熱條件下,經(jīng)機械外力的反復作用,纖維集合體逐漸收縮緊密,并相互穿插糾纏,交編氈化。這一性能稱為毛纖維的縮絨性。利用這一特性來處理羊毛衫的加工工藝稱為羊毛衫縮絨??s絨是羊毛衫后整理工藝中的一項主要內容,為了給縮絨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條件,及加快縮絨速度,通常在縮絨時要加化學試劑。目前縮絨工藝主要應用于羊絨、駝毛、兔毛、雪特蘭毛等粗紡類羊毛衫中,精紡類羊毛衫也常以常溫、短時間作凈洗濕整理或輕縮絨整理以改善外觀。
一、縮絨目的
羊毛衫縮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和提高羊毛衫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觀效果。
1、縮絨能使織物質地緊密,長度縮短,平方米重量及厚度增加,強力提高,彈性和保暖性增強。
2、經(jīng)過縮絨的羊毛衫其表面顯露出一層絨毛,使外觀優(yōu)美,手感豐厚柔軟,色澤柔和。另外縮絨產生的絨毛對羊毛衫原有的某些疵點起到淡化和掩蓋作用,使其不致明顯地暴露在織物表面。
二、縮絨機理
羊毛衫之所以能夠進行縮絨,主要是因為毛纖維本身具有縮絨性,這是內因;而一定的溫濕度條件,化學試劑和外力作用等則是促進毛纖維縮絨的外因。羊毛衫產生縮絨的內部原因有下面幾點。
1.羊毛的鱗片:
羊毛纖維的表面有鱗片覆蓋,鱗片的自由端指向羊毛纖維尖端方向,當有縮絨劑存在時,羊毛纖維被潤濕而膨脹,鱗片張開,此時對羊毛施加一定的外力,羊毛纖維將產生移動,由于表面鱗片的運動具有方向性摩擦效應,其運動方向必然是指向根端的。去掉外力后,由于相鄰的羊毛纖維鱗片互相交錯,就使得羊毛停留在新的位置,當再次受到外力的作用時,又使羊毛纖維產生相對位移,這樣反復多次外力作用,使羊毛不斷產生緩緩蠕動,從而使纖維纏結,毛端突出在表面,產生縮絨現(xiàn)象。所以說鱗片的存在是毛纖維能夠進行縮絨的最根本性原因。也就是說只有具有鱗片結構外表的纖維才有縮絨性,鱗片越多,則越有利于縮絨;而沒有鱗片結構外表的纖維,就不具有縮絨性,如腈綸等化學纖維,其不具有縮絨性。
2.羊毛的卷曲:
由于羊毛纖維具有雙側結構,使纖維具有天然的空間卷曲,當外力使羊毛拉伸時,羊毛會被拉直,外力去除后,羊毛會恢復到卷曲狀態(tài),在這樣的過程中相鄰近的羊毛纏結在一起。當羊毛受到擠壓時,羊毛纖維產生遷移蠕動,這種運動并沒有固定的方向,而是雜亂的和無規(guī)則的,它使羊毛纖維之間互相穿插起來,所以羊毛的卷曲越多,越容易纏結,也越有利于縮絨。
3.羊毛的彈性:
羊毛纖維受到外力作用時產生變形,由于羊毛纖維良好的回彈性,當外力去除后,急彈性變形會迅速恢復,使纖維間產生相對運動,當外力反復作用時,纖維間就會多次地發(fā)生這種相對運動,促使纖維間的交錯和纏結,有利于縮絨的進行。
4. 鱗片層的膠化:
在縮絨過程中,由于羊毛纖維浸泡在熱的縮絨液中,使覆蓋在纖維表面的瓦狀鱗片尖端易于發(fā)生一定的膠化,在外力擠壓下,纖維之間在膠化處可能產生局部的粘結,這有利于縮絨。
羊毛衫縮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和互相影響的結果。但根本點在于鱗片的存在,才使得在各種力的作用下,毛纖維互相纏結并產生定向移動,從而達到縮絨的目的。
改善真絲面料性能的整理主要有抗皺,抗靜電,防水拒油,阻燃,尺寸穩(wěn)定性,洗可穿等。通過整理不但可消除蠶絲的缺點,而且可改善其他方面的性能。
真絲面料的洗可穿性能已日益重要,必須采用適當?shù)娜彳泟?、彈性體和合成樹脂才能達到要求。通過整理可使真絲面料具有功能性,真絲面料整理的重點目前集中在抗污和阻燃,另一重要的整理領域就是保持衛(wèi)生、清新的抗菌整理。根據(jù)需要,真絲面料整理過程涉及到很多工序。選擇整理過程必須考慮到所需的絲質手感和懸垂性,整理設備的正確組合及整理工序的次序是決定真絲面料最終風格的關鍵。
一、抗靜電整理
蠶絲可用單體進行接枝,來改善靜電積聚性能,使得真絲面料上積聚的靜電適量。苯乙烯用量越高,用苯乙烯接枝的蠶絲上的靜電荷也會越多??轨o電劑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靜電消除劑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織物的吸濕性。用特定的水溶性乙烯單體與特定的酸整理蠶絲織物,可產生靜電消除效果。而且,通過在織物上沉積特定的金屬微粒也可提高電導性。用金屬銀涂層,阻礙蠶絲纖維的電導性也可產生靜電消除作用。
抗靜電劑的作用原理是通過降低纖維間、纖維一金屬間的摩擦力來賦予織物抗靜電性,主要是潤滑的結果。一般采用特定的堿性潤滑劑,如金屬油及丁基硬酯酸鹽等作為抗靜電劑。
二、防水拒油整理
防水拒油整理可賦予織物防水拒油性,同時還具有抗污性,而且不影響織物的手感。
理想的防水劑應對透氣性影響盡量小,不改變織物的濕沾污性,與其他整理劑有相容性,易應用到織物上,所賦予的防水性能耐水洗及干洗。
防水拒油整理的原理是降低織物在空氣中的表面能,以便能阻擋油劑或油性沾污。
Teflon涂層劑就是較常用的織物拒油表面整理劑。其他比較重要的防水劑有:(1)鋁化合物單獨使用或與肥皂一起使用;(2)蠟質消散劑; (3)含有鋁鹽的蠟質消散劑;(4)含有鋯鹽的蠟質消散劑;(5)吡啶化合物;(6)蠟質熱硬化防止劑;(7)有機硅;(8)氟化合物。
當天然蠶絲用六氟丙烯、氟乙烯、氯乙烯及丙烯腈的蒸汽進行接枝時,其防水、拒油、抗礦酸和光穩(wěn)定性都會提高,這些整理劑都可采用軋一烘一焙法或浸漬法對真絲面料進行處理。
三、阻燃整理
蠶絲具有自熄性,它們的"限氧指數(shù)"(LOI)大約為24。但由于真絲面料無法安全通過"垂直火焰測試",所以仍然需要進行阻燃整理。
西方國家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兒童服裝,尤其是睡衣必須是阻燃的。
阻燃整理劑必須滿足以下要求:添加適量(約15-20%)可獲得滿意的效果;應耐家庭洗滌;不應造成織物強度的損失;不應影響到織物的手感;不應造成織物色澤的改變;不應影響到織物上染料的耐光牢度;織物的透氣性不應受到影響。
蠶絲具有的自熄性是通過具有環(huán)狀核的多鹵酸反應產物,如氯菌酸和硫脲賦予的。技術人員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六氯鈦、四氯鈦及鋯氯也能賦予織物良好的阻燃性。真絲面料的阻燃性也可通過鋯、鈦或鎢的非離子絡合物整理來得到改善。由于這些整理是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的,所以它們與蠶絲真絲面料的酸性染色條件是一致的。
特定的含磷化合物也可改善真絲面料的阻燃性,而且抗皺性及收縮性也有所改善。存在鋅碳氟化合物的情況下,上述復合物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而且水洗牢度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是賦予織物特種功能的一種整理方法,主要目的是保護織物不受細菌侵襲,保護消費者不傳播病原體細菌。
由于紡織品可提供足夠的條件使細菌繁殖,所以它們可采用多種途徑破壞織物。這些細菌無處不在,包括:織物及非織物表面、人體及所有我們接觸過的表面。
細菌繁殖會對人類的生活方式造成負面影響:如產生厭煩的臭氣、細菌污物、過敏反應、疾病和感染及產品降解。
抗菌整理可阻止細菌在織物表面的繁殖,賦予織物衛(wèi)生、清新性,防止產生臭氣,控制細菌污物的產生,改善大多數(shù)織物的手感,防止對皮膚造成刺激。
真絲面料的抗菌性可通過浸漬如下的化合物得到改善:N-(2,2-二氯乙烯)水楊酰胺0.01~0.25%的溶液;水楊N·酰苯胺;氯化十二烷基三甲胺等。
酚類化合物應用廣泛,因為它們活性適度,可以乳液形式沉積在織物表面復合成聚合物薄膜。與未整理織物相比,經(jīng)抗菌劑整理過的真絲面料具有較好的抗菌性??咕鷦┛刹捎密堃悍?、、浸漬法或噴射法對織物進行處理。焙烘溫度為130-135℃。
五、耐光性整理
蠶絲對光的化學敏感性一直是真絲面料應用的最大障礙之一,暴露在陽光下的織物會吸收紫外線。在有氧并有濕氣存在的情況下,會發(fā)生許多自由輻射反應,從而造成纖維的脆損,所以需要對蠶絲進行阻止自由輻射的整理。換句話說,要采用紫外線吸收劑或光穩(wěn)定劑對真絲面料進行整理。
以前是采用如硫脲、硫氰酸胺、單寧酸等化學品作為真絲面料的耐光整理劑,但自出現(xiàn)紫外線吸收劑后,真絲面料的耐光性整理在技術上有了根本的改變。
紫外線吸收劑的種類主要有:(1)2-羥基二苯酮(工)的衍生物;(2)苯酯和水楊酸酯(Ⅲ和Ⅳ);(3)2-(2-羥基苯)-苯并三唑(Ⅱ)的衍生物;(4)肉桂酸取代物的衍生物(V);(5)p-氨基苯甲酸酯;(6)聚合及可聚合的吸收劑;(7)如鎳螯合物(Ⅶ)的穩(wěn)定劑、復配物以及其他鹽類。
紫外線吸收劑的種類及濃度選擇取決于基質的組分、樣品的厚度、所需色澤和工藝條件。使用中一般濃度為1%,整理劑的濃度可低至蠶絲重的0.2%??稍谒嵝匀玖匣蚍稚⑷玖先驹≈杏媒n方法整理織物。
蠶絲的光穩(wěn)定性非常重要,所以國際上均優(yōu)先開發(fā)這類整理劑。
上一篇:有機硅消泡劑原理、種類及應用
下一篇:家紡面料的前沿五大流行趨勢